聆聽蓄水池的聲音——由Deep Listening學習感受建築/自然空間

1988年,有幾個音樂家兼學者帶埋佢地嘅樂器走入左華盛頓嘅地下蓄水庫進行錄音。一個鐘頭多啲嘅錄成品毫無旋律可言,只有哀鴻一遍嘅回響同嗚震,佢地話佢地唔係去演奏,佢地係去「聆聽」,佢地叫自己做Deep Listening Band。

Deep Listening Band由Pauline Oliveros帶領,呢位音樂系嘅大學教授終其一生都唔係教人點玩音樂,而係點樣去「聆聽」,可謂係聽覺界嘅Jon Berger。方法係用樂器奏出黎嘅聲響,任其係空間迴盪,唔同嘅材質、距離、企位都會回彈出不同嘅效果,就好似人同空間進行一場深層嘅對話,透過認真聆聽去感受身處嘅空間。

由此,佢區分左「hearing」同「listening」 兩者嘅分別:「hearing」係被動去等聲音進入耳朵,觸發聽覺官能;而 「listening」係主動去聆聽、將收到嘅聲音轉化為知性嘅理解,產生深刻嘅感受。簡言之,係有冇求知心嘅分別。

近日主教山蓄水庫曝光,市民爭相拍照留念,係到我都建議大家聽下1989年出嘅呢張《Deep Listening》,能夠從中窺探當中的空間感。而又呢套「出聲-迴響-聆聽」嘅如是觀,其實可以發展落去成為一套相處哲學,點樣透過「發問-回答-認識」去了解對象又係每個人終生嘅課題。「My practice is always listening.」或者Pauline Oliveros嘅idea會俾到啲啟發大家。

Deep Listening + Deep Seeing = Deep living。近一年有人提議懷疑人生就去散步,作為行路撚我係舉腳支持,因為散步係結合左深度聆聽同觀看嘅人文活動,對環境重新發現、唔費神又舒適咁享受生命嘅自在,生之愛。散步去explore唔同地方,發掘香港特有嘅城市面貌,其實心態都好indie。

-梅迪斯

(圖片取自 @香港遺美)